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
選擇手機,你最看重的功能因素有哪些?可能「攝影」是絕大多數消費者都會給出的選項。而近幾年,手機的「攝影」功能也成為廠商們發力的焦點之一,甚至外化為大家展示企業技術實力、品牌勢能的名片。 ...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今國產手機里的翹楚——華為,穩穩地躋身高端系列就是靠著P系列在手機攝影能力上的「大躍進」式提升,一下子與行業對手拉開了差距,在銷量和聲浪上都成為行業高端旗艦的典型。 每一代P系列發布,都可以認為是華為在手機攝影領域掀起的又一場「年度革命」,因為每一次的P系列新品都會在拍照上帶來重大的升級,霸榜DxOMark成為常態,成為當年最強拍照機皇也是稀鬆平常。正因如此,每次手機發布前後,社交媒體和各個新聞客戶端,P系列都是話題滿滿。 2020年3月26日,華為P40系列發布,毫無疑問地再次創造了歷史,除了1/1.28英寸的超感知大底外,華為P40 Pro+帶來的10倍超遠距光學變焦,刷新了智慧型手機有史以來的最長焦距數值,也是放大比率最大的長焦鏡頭,實現了全球第一次在手機上真正的物理10倍光學變焦。 而這項技術突破對於手機攝影來說究竟有多颯?且聽我們慢慢道來。 ... 傻傻分不清楚的變焦? 稍微對手機行業有所關注的用戶,相信腦海里也塞滿了近年來廠商們對手機攝影的各種變焦說法,2018年就有「OPPO Reno 十倍混合光學變焦版」、「vivo X30 Pro 60倍數碼變焦」,2020年甚至還有「三星 S20 Ultra 支持100倍數碼變焦」。 變焦結構讓手機有了更大的取景範圍,2X、6X、10X、30X,60X,100X,手機攝影確實越來越牛,但其實這些林林總總動輒就幾十上百的變焦倍數里的數字遊戲,普通用戶往往無法甄別。我們今天就先從數碼變焦、混合變焦和光學變焦幾個概念入手給大家科普下其中的差別和玄機。 ... 1)數碼變焦:算法彌補變焦 對畫質損傷明顯 數碼變焦的實現是通過手機相機模組的處理器,將單個像素麵積強行拉大,從而實現放大的目的。它不需要增加攝像頭或者機械的模組,所以數碼變焦不能實現真正改變焦距,僅僅是對原來的畫面進行了場景切割,在軟體層面對圖像進行代償,雖然看起來拍攝物被拉近,但在拉焦的過程中會丟掉很多圖像的信息,嚴重損害畫質。最直觀的就是,我們看到數碼變焦放大後拍出的照片很不清晰。 ... 2)光學變焦:真正的無損變焦 而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正好相反,它不藉助任何軟體,而是利用物理上的長焦攝像頭元件組合,實現真正的光學焦段變長,而攝像頭可在人為的放大、縮小操作上實現物理性的變焦,這種方法實現的圖片放大不會損害畫質的清晰度和解析度,因為顯示內容是通過控制真實場景里的光線來實現。 3)混合變焦: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中間產品 混合變焦的提法其實並不久遠,簡單地講它其實是結合了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的中間方案。一旦變焦的距離超出了攝像頭的物理變焦焦距(光學變焦範疇)後,就會自動切換為數碼變焦模式,最終的效果也是介於純數碼變焦和純光學變焦之間。前面提到的「OPPO Reno 十倍變焦版」其實是5倍光學變焦,其他的是靠數碼變焦。 可以看到,光學變焦倍數才是衡量手機能否真的看得更遠更清晰的核心指標。 大家還記得擁有3倍光學變焦的諾基亞N93吧?為什麼要將鏡頭做到轉軸上,就因為受限於手機要做到輕薄、便攜等特點,無法像相機一樣接入「長槍短炮」形態的物理攝像頭模組,只有採用這種中庸之舉。 ... 所以目前市面上遠攝比較強大的手機最多僅支持5倍光變,很多都只是3倍或者2倍光變。還有,即便實現了長焦,還要面臨防抖的難題。而華為P40 Pro +在6mm左右厚度的機身里放入了10倍光學變焦的鏡片模組,其在內部構件上的設計挑戰難度可以想像。 實現手機歷史上最長鏡頭要走的路有多遠? 所謂「一寸長一寸強」,華為P40 Pro+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實現了10倍光學變焦的手機。而要把這麼長的鏡頭模組放到纖薄的手機機身里,要走的研發之路很漫長。 在對光學的設計里,華為採用了創新的思路,通過多反射潛望式長焦設計,讓光路實現5次反射,相當於把整個鏡頭組折兩折放進手機,光程比上一代潛望式長焦提升178%,這是在前一代P30 Pro的潛望式長焦模組上的大提升。這種巧妙的設計,讓長焦和手機本身的物理厚度矛盾迎刃而解,實現更高倍數的光學變焦。而這一步跨越,讓手機攝影向前邁進了更廣闊的視界。 實現手機內部長焦鏡片的擺放問題只是第一步。而多次反射還要儘可能保證光線每次透過鏡片的透光率高,因此華為採用了透光率更高的玻璃鏡頭,這樣鬼影和炫光少,光暈柔和。 ...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曲折光路」對成像質量的影響降到最低,必須保證模組內反射鏡組裝平面的高精度控制。研究表明,要降低光路的畸變,保證反射質量,反射面的精度必須做到納米級。 據悉,華為相機團隊需要克服的光學規格是頭髮絲的1/2000(頭髮絲的直徑一般不超過100微米),這遠比本身對精度要求高的晶片變形的10微米級還要精細百倍。 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華為研發團隊愣是抓住目標狠撕,分析關鍵影響因素,研究關鍵參數工藝,對比測量變化數據,選出最穩定的工藝條件,最終實現最高約30nm的精度。 實現了針尖上的靈動起舞! 此外,在如此複雜的光路設計下,長焦模組的對焦也是一大難點,對對焦馬達的要求很高。P40 Pro+長焦模組的對焦馬達在帶動具有多反射面的反射鏡移動的同時,既要做到不能干擾光路,還要保持在不同手機拍攝姿態下,都能高精度穩定移動反射鏡。 而設計團隊最終採用的滑槽式承載方式完美地解決了前端反射鏡負載難題,以及在優異的潤滑材料下,馬達能夠高穩定、高精度地移動反射鏡,實現自動對焦。而這套對焦馬達系統還獲得了專利。 ... 手機攝影王炸組合 奠定行業攝影新壁壘 華為 P40 Pro+全新的 10 倍潛望式攝像頭萬眾矚目,能讓遠處景色唾手可得,它是目前智慧型手機當中,焦距最長、放大比率最大的長焦鏡頭,最高可以實現100 倍變焦。 同時有著5000萬像素的超感知主攝+4000萬像素的電影攝像頭+3D深感攝像頭+3倍光學變焦鏡頭+10倍超遠距光學變焦攝像頭的超感知徠卡五攝的它,搭載的那個3 倍中焦相機也非常討巧,最終使得P40 Pro+ 擁有多個重要焦段的變焦能力,風景、人像、靜物等日常高頻的攝影場景,統統拿下,「一鏡走天涯」,讓創作者能夠有更高遠、闊達的創作空間。 而在攝影圈的鄙視鏈上,底大一級壓死人是不變的真理。華為P40 Pro+ 1/1.28英寸傳感器,成為目前(2015年以來)手機圈裡的頂級大底,也是這款手機的超級殺器。在5000萬有效像素、RYYB濾色陣列(比 RGB 感光元件多 40% 感光能力),SMA OIS光學防抖全像素8核對焦等元素的加持下,華為P40 Pro+再次拉高了和行業的落差。 ... 寫在後面:歷史已經證明,如今每一次華為旗艦手機的發布,似乎都可以提前幾個月宣告行業的未來的技術突破亮點和走勢,「對標華為」甚至已經成為當下一些品牌廠商想要躋身高端手機陣列的直接打法,他們尤其在手機攝影上苦苦求索。而華為P40帶來的影像升級前所未有,在提前拿下年度攝影旗艦的光環下,其他品牌廠商想要追趕的難度無疑呈現了指數級的增加。 如果你有什麼問題,歡迎私信我們,我們將竭誠為你解答!
內容簡介
◎聚會開始沒多久,我就很想閃人。
◎對於突如其來或出乎意料的問題,我會想丟給其他人而非自己先回應。
你也是這樣的人嗎?在性格評估中,
這類型的人多半會被歸類為內向者(另一端就是外向者)。
內向或外向,都是人格特質裡很自然的表現,絕不是負面標籤,
只是在當前的工作環境中,相較於外向者的敢於自吹自擂、主動出擊,
內向者常被人忽略或無法得到比較好的工作機會,
因為對內向者而言,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優勢。
作者簡‧芬克爾曾擔任美國頂尖商學院華頓商學院的職涯課程創辦人,
她也是位內向工作者,因此初入職場時,很多想法和專案都被忽略,更不用說升遷。
她整理自己、並研究許多內向成功人士的出人頭地經驗,
在華頓商學院開了一門「給內向者的表達課」。
幫助學生與校友將內向的特質展現出來、言簡意賅的主動開口、
在開會時畫龍點睛的表達觀點,在人群中低調建立「大家都知道我」的優勢。
怎麼讓沉默的男生綻放、讓老當壁花的女生發光?
美國頂尖名校華頓商學院給內向者的表達課,可以幫你。
◎用醒目的文字,說你的故事:
你不是因內向被忽略,而是介紹自己的關鍵字太差
描述自我成就時,要用強而有力的「動詞」:我擅長、我設計出、我曾當選……。
回答別人問題是,要多用「我理解」、「真有意思」、「這太有意思了」作為回應。
如果你已離開學校5年以上,談談自己目前在做什麼,比學歷更重要。
◎征服全然陌生環境:面試演練,從社交到面試都有效
內向者與人接觸時總有不安全感,即使你以前已經見過這個人,
因此作者研發出只需60秒的SAVVY談話公式,按照這順序說就能展現你自己。
對了,講話時千萬別交叉手臂,這會散發出一種你很緊張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千萬別用拉長音的「嗯~」、「我只是想問一下……」當開頭語。
萬一還是好緊張,試試「四七八」呼吸練習。
◎別指望主管主動賞識,你能低調但眾人皆知
公司裡有些小人物你絕對不能忽略:
櫃檯的接待、行政助理,甚至是工友與保全,多多對他們表示尊重並展現專業,
他們會把對你的好印象告知你的主管。
還有,一對一的午餐是個好時機,可以跟上司或同事建立更有效個人關係,
總之,別躲在自己的泡泡裡。
你知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Musk)、股神巴菲特(WarrenBuffett)
跟比爾‧蓋茲(BillGates)有什麼共同點嗎?他們全都是內向者。
只要你善用自己的內向者特質,再加上一點外向者的表達技巧,就能得到關注。
各界推薦
104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
「獵頭的日常」部落格作者暨職涯教練/LynnLin
作者介紹
簡‧芬克爾(Jane Finkle)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諮詢碩士,擔任職涯教練長達25年,是華頓商學院職涯探索研討會的創辦人,目前主要服務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羅徹斯特大學的校友。
曾為《艾賓頓派屈新聞》(Abington Patch)撰寫關於職涯藍圖的專欄,並於《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和《阿迪朗達克生活》雜誌(Adirondack Life)刊登文章,同時,也為不同的團體和組織舉辦職涯研討會。
譯者簡介
吳宜蓁
英國羅浮堡大學圖書資訊碩士。從事文字工作多年,喜愛接觸不同的主題與文化,樂於在翻譯過程中不斷充實與成長。譯有《職涯脫軌,當升職一再跳過我……》、《2%法則,3年還完300萬》、《冰人呼吸法,我再也不生病》(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
目錄
前言 不必外向,一樣成為職場搶手貨
第一章 洋蔥式測驗,揭開你的與眾不同
‧從以往成就中找當下賣點
‧「價值觀」是幸福感的關鍵,請選出五項
第二章 安靜的讓人知道我哪裡好
‧逃不了的技能問題,應對有一套
‧什麼?興趣也能當加分題!
第三章 用醒目的文字,說你的故事
‧說說你的故事──從寫好履歷表開始練習
‧上傳履歷──一點點錯誤就會毀了你的機會
第四章 善用社群媒體行銷自己
‧領英(LinkedIn)
‧推特(Twitter)
‧臉書(Facebook)
‧釘圖(Pinterest)
‧部落格(Blog)
第五章 發揮內向優勢,與陌生人交談
‧計劃中的好運氣
‧想用人脈存摺,日常就該定期儲蓄
•運用內向優勢,拓展人際網絡
•維繫好關係的六步驟
•「○」人脈都如何著手建立人際關係
•認知行為療法,治好退縮怯場
•事先想像那個場景,能消除焦慮緊張
第六章 征服全然陌生環境:面試演練
•事先知己知彼,面試就不怕措手不及
•篩選你的歷史紀錄
•面試官(陌生人)鐵定會問你……
•會面之前,全方位瞭解對方
•三大類面試問題:套用公式,給精采答案
•陌生會面前,需要一些行前練習
•克服恐懼的呼吸法與姿勢
•電話與視訊面談要領
•當面面談──將你的內向變成強項
•其他的面試形式
第七章 談薪:要到你該要的,對方還很愉快
•得到工作好開心?先等一下
•評估薪資和福利待遇
•開始協商吧
•協商風格和場景
•與外向者協商──不退縮的要領
•與內向者協商,善用沉默
第八章 內向的你如何適應新環境
•了解組織─觀察風向與氛圍
•社交禮儀:別冷淡
•內向的新人,如何很快受賞識
•成功的七個步驟:最初的六十到九十天
•如何應對外向的主管上司
•零工、獨立和網路工作者
第九章 別指望主管主動賞識,你能低調但眾人皆知
•有目標,才有往前走的意義
•加強關係的四招
•開口說話的黃金三法則
•消除演講焦慮的技巧
•想生存?你得學會八個關鍵
•照顧好自己
後記 沒有人能埋沒你
致謝
序
像我們這樣的人
我是個內向者,這個特質在我小時候就顯現出來了。我媽媽會讓我坐在廚房的磁磚地板上,遞給我一個鍋子和一些餐具,我就可以一個人在那裡玩上好幾個小時。相反的,我哥哥很活潑,他可以和路上的陌生人暢所欲言,也會利用吵鬧的方式吸引媽媽注意,所以當我出生之後,媽媽對我們性格的差異很驚訝。她很高興我能用簡單的道具找到樂趣,也不需要太多的人際互動。事實上,我並不是家裡唯一的內向者,我只是那一長串清單中的一員。我奶奶的創業家精神,是受到我內向的爺爺強大的支持,他很享受待在幕後的感覺。而我那不善社交的爸爸,總是抱怨即將到來的社交聚會,儘管他生性沉默寡言,但到了最後,他還是很喜歡這樣的聚會。
在我年輕的歲月中,隨著地板的磚塊逐漸泛黃、人生逐步開展,我依然喜愛沉浸在靜態的活動,像是藝術、工藝和閱讀,讓我得以平衡學校活動和人際互動的壓力。我安靜含蓄的特質並沒有阻擋我培養友誼,反而因為我不願意彰顯自己的聰明和大膽,吸引到很多朋友。我喜歡聽他們的故事,想出解決他們問題的方法,就像在閱讀一本好書,最重要的是,我樂於幫助他們改寫人生的篇章,讓他們迎向美好的結局。現在回想起來,我獨特的內向性格引導我走上諮詢這行,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我的個人經歷
身為一個內向者,我是以理解、同情加上一些辛苦得來的智慧,來探討這個話題。我曾是賓州大學的職涯顧問,主要幫助文科、商科的學生和校友。我幫助學生確定職涯目標,並輔助他們找到工作,但因為我太害羞,不敢在員工會議上發言,所以我的新想法和專案都得不到關注,更不用說過去的成就了,我也因此錯過寶貴的晉升機會。
幸運的是,我的新主管注意到我的能力,並肯定我過去諮詢成功的案例和創新的專案理念,接著指派我到各大學委員會擔任委員,並向高階職員報告。藉由這些挑戰,我逐漸建立起信心,順利在和恐懼的戰鬥中獲勝。當我終於開口說話,並為自己所做的工作贏得讚譽時,我晉升為華頓商學院大學部的副主任,負責引導就業服務、指導員工和研究所實習生。
我知道,如果我想邁向自己的最終目標,成為一名創業者,擁有自己的職涯諮詢顧問公司,我就必須克服對自我推銷的恐懼。我必須克服內向特質帶來的「隱形女子症候群」!
我藉由承認自己的恐懼,並逐漸採取行動,再一次達成了目標。我向許多專業人士尋求建議,並開始培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名演講者,在各種組織中舉辦研討會。我為自己的網站設計和撰寫內容,強迫自己運用領英拓展自己的專業網絡,並在專業協會中擔任領導職務,我也在自己的部落格和社群媒體上撰寫一些職涯建議的文章。
雖然我試圖克服阻礙我的內向性格,但我也注意到,其中有某些特點其實可以成為我的優勢。例如,我發現自己安靜傾聽客戶的本質,讓我能夠深入而專注的觀察客戶的問題,這轉化成一種真正的傾聽技巧。接著,因為我需要時間來整理我的想法,直到我覺得準備好發言並提供建議,我發現這些空檔能讓我對客戶面臨的障礙有更深的理解,比立即發言的效果好很多。這種深思熟慮的方法,使我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進一步讓我成為一名有效的問題解決者,能夠為客戶設計出適合的解決方案。
最後,我開發了一系列成功的工具,專門用來幫助內向者克服障礙,發揮出更佳表現。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把自己對客戶問題和行為所做的觀察,和我對心理學文獻深入研究所得的見解結合起來,尤其是約翰•克倫博茨(John Krumboltz)的〈偶遇學習理論〉(Happenstance Learning Theory)、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習得的樂觀主義》(Learned Optimism)以及亞倫•貝克(Aaron Beck)的認知行為理論。我也應用了自己身為邁爾斯•布里格斯評估專家的培訓,為那些希望更了解自己性格、職涯選擇和工作環境影響的人,評估他們的測驗結果。
事實證明我的研發的系統是很成功的,因為它注重在內向者最不擅長的領域:自我推銷、當面或在網路上展露自己、主動進取、在會議和社交活動中開口說話、主動與同事建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在會議上強而有力的表達立場。在我的客戶使用了這些工具和技巧之後,他們告訴我,無論是在社交活動、社群媒體或是面試中,他們對表達自己感到不再那麼害怕,而且更加有自信。與此同時,那些已經就業的人表示,他們現在明白了,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應該採取哪些步驟才能繼續升遷。這個系統,就是《華頓商學院給內向者的表達課》的核心。
推薦序
人人都能夠靠「表達力」出頭天
104獵才顧問中心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
初入社會,我曾經在管顧公司從事教育訓練的推廣工作,除了培養業務行銷的能力外,最大的附加價值是能夠免費聆聽企管名師的精彩講座!
記得我曾參與臺大心理研究所黃光國教授的課程,他提到自己如何靠著不斷的練習,甚至到國中教授冷門的學科,來克服表達的障礙,進而成為優秀的演講者。
「嘴要能說、手要能寫」是黃光國認為上班族最重要的兩項競爭力,因為如果不能用良好的語言與文字能力來行銷自己,即使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也無法充分展現。
口語表達的能力,是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關鍵技能。然而,臺灣的學生與上班族普遍沒有主動表達的勇氣與意願,所以在課堂上,當老師問:「有沒有問題?」臺下通常是一片靜默。
此外,臺灣人才前往大陸工作,明明有七分實力,卻只說三分;而大陸的本地上班族則是有三分專業,卻能吹捧到十成的功力。多數臺灣人才顯然都屬於「務實打拚、認真低調」的個性,這在職場上非常吃虧,也會與高薪及主管職位擦身而過。
研究指出,具備優秀表達能力的人,會被認為是聰明、有領導能力,並被企業委以重任,遇到困難,也容易得到他人的協助;而不擅表達的人,則被視為反應慢、沒自信、無法承擔責任,也難以組建團隊、擔任管理職務。
在104人力銀行的觀察中,也發現在求職、轉職的過程,求職者如果能撰寫嚴謹、針對應聘工作「量身訂做」的履歷表,同時在面試時從容不迫、有條理的表達、陳述自己的專業、績效與工作意願,往往是得到企業青睞與高薪的關鍵原因。
在現實、競爭的職場與生活中,積極行銷自己是現代人展現自信與活力的重要關鍵,也是擁有舞台、讓自己無可取代的有效方法。
內向、低調也許有助於潛心鑽研專業與技能,但是在自媒體、社群及網路的時代,要發揮影響力,就得突破內向個性的瓶頸,勇敢靠表達力為自己發聲。
本書中,作者藉由其親身的經驗與觀察研究,提出很多重要的觀念與方法,能為廣大的上班族,提供指引與努力的方向。
期盼年輕學子、上班族朋友能夠突破內向的個性特質,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為自己的人生與職涯,創造更大的自信與更耀眼的舞台!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65459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無論是在電話裡還是當面,與陌生人談話通常會讓內向者極度拘謹,或者只願意透露一點點資訊。當你面對一個典型的外向者時,你可能會覺得大量資訊淹沒了你,以至於你很難找到一個空間,插入自己的思緒和想法。
儘管有這些挑戰,在當今職場中,以及零工經濟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人脈關係可以成就也可以毀掉一份事業。最近一項調查顯示,70到80%的求職者,是透過關係找到工作的,包括透過現任雇主。阿德勒集團(Adler Group)的執行長與作者盧‧阿德勒(Lou Adler),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3000名受訪者中,有85%是透過人脈直接獲得工作的。
當你看到這些驚人的資料時,內心可能會喊著:「噢,不!」意識到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就不可能在職業上有什麼重大進展。這事實很令人震驚,但你可以把這些令人洩氣的數據,轉變為你的優勢。你要知道,你天生善於傾聽、專注和提問,可以讓談話朝著有意義的方向發展,這些寶貴的天賦可以讓你成為社交領域的搶手貨。
此外,你可以藉由你的個人風格,成功建立起重要的職業關係。有時候,你可能必須走出舒適圈,向新的方向挑戰。但是,如果你放輕鬆,讓內在的力量引導你,建立人際關係也可以是一段愉快的旅程,帶領你走上機會之路。
本章中,我將分享一些方法和工具,幫助你在建立人脈時感到自在。只要有條理的運用這些建議,就能在你自己的個性範圍內,把內向的力量發揮到極致。想像房間裡擠滿了人,這些人不是陌生人,而是潛在的盟友和有價值的關係。
計劃之中的好運氣我的幾個客戶發現,約翰‧克倫博茨的〈偶遇學習理論〉支持了他們的職業發展。其主要概念是,你可以透過對偶然事件採取積極行動,將好奇心轉化為探索和學習的機會。約翰相信「幸運不是偶然」,如果你準備對自己的興趣採取實際行動,就能把創造機會的可能性放到最大,為自己的職涯創造更多進展。換句話說,你可以經由計劃過的偶然事件,來創造自己的好運氣,帶著積極主動的心態,期待意想不到的事情。
UUTT77EEEE5515TYDWS |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digital/9vbab98.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4345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竹韓國卡扣式廚房地板新竹線條收納櫃複合木質地板台中木芯板零甲醛地板
台中木地板直舖好還是平舖好 桃園複合式地板無重金屬地板 台中工業風超耐磨木地板苗栗木地板為什麼踩起來有聲音 新竹鄉村風防撞擊地板 新竹暮光灰橡美國認證地板台中哪種木地板比較好 新竹帝豪海島型木地板 新竹哥倫比亞淺橡賣場地板台中哪種木地板比較不容易長蟲 苗栗晨霧灰櫟紋超耐刮木地板 桃園水漾系列綠建材地板室內翻修鋪木地板不用敲磚也能施作 桃園免費到府丈量防蟲蛀地板 桃園米蘭原橡紋餐廳地板